S__6135958

【前言】

樟之細路,英文名是Raknus Selu Trail

結合泰雅族和賽夏族語的"樟樹"和客語的"小路"而命名。

從桃園龍潭沿著山勢一路輾轉蜿蜒到台中東勢,總長有大約380公里

幾乎快要和台灣的南北縱長差不多了欸,很難想像吧!!

 

:活動將徵集30位喜歡戶外活動、熱愛古道文化的夥伴擔任推廣大使,

將樟之細路沿途的自然生態、風土民情、在地故事分享給更多朋友們知曉,

也為年底的「2022年亞洲步道大會在台灣」暖場代言!

可以徒步、越野跑、單車、客運、社區接駁等多元形式完成選定之路段.......

---------

當初一看到千里步道協會發布推廣大使招募文時

我就用非常快的速度填好表單,深怕錯過機會

但其實根本不用那麼趕,悠悠且扎扎實實的將自己的優點和想法寫出來就好

而後,仔細看了報名表單上的評選標準,讓我不禁緊張了起來

:恩,可能不會通過徵選欸哈哈哈QQ

-

不過放榜時看到了自己的名字,一種接獲任務的心情油然而生

而通過徵選的路段也是我最想去的一段

>>>第二段-關西至南庄 (RSA12、RSA16~RSA29 共49km)

 

今年和客家文化滿有緣的,2022上半年因為拍攝客家茶文化紀錄片的關係

曾拜訪新竹關西的【台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---臺紅茶業文化館】

以及【北埔姜阿新洋樓---茶金】的拍攝景點

所以對我來說,這次就用我的腳步,舊地重逢再次拜訪

-

報名簡章沒有限制任務進行的方式,也沒有限制天數等等

稍微看了官方提供的航跡圖,就毅然決然選擇用一天完成,且以【徒步+搭便車】的方式進行

因為了解自己的體能也具有的野外求生能力及準備:應該沒問題的吧!

 

 

【續】

因為是古道巡禮,勢必需要徒步進行

然,樟之細路其中也由很多道路部分組成

此時,我想起大學時的回憶

大學參曾加志工社團,會在寒暑假時前往南投仁愛鄉的偏僻國小進行營隊活動

其中一次的活動因為經費不足

大夥兒就決定分組從嘉義火車站開始

用搭便車的方式,一路想辦法抵達我們的目的地

(現在想想還是覺得超熱血,還有坐到運送櫻花樹的貨車呢)

加上在國外待過兩年的時間,對於搭便車(hitchhiking) 這樣的旅行方法並不陌生

這個決定,為這次的任務,增添了不少冒險的氣息

 

 👇 在路邊舉起大拇指前,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

因為我知道,我不勇敢起來,就得靠自己用走的XD
 

messageImage_1666881848759

👇 有前輩說過“沒有任何一台車子有停下來載我們的義務,珍惜每一個停下來的司機,也珍惜每一個沒有停下來的司機“

messageImage_1666881929536

 

-

但,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有個強烈的懷疑和擔憂

認為一個女生單獨在山區行走,又要用搭便車的方式進行

而其中的危險和風險會有多大?

一開始我多少也有點擔心,

但事實上,除了路線上的安排我準備好了

且相信人性本善同時,做好我能做的安全防範措施

準備好離線地圖、緊急連絡人的設置、留守人的安排

可伸縮棍棒(用於防範野生動物或野狗)、強烈有效的防狼噴霧(對付誰都行)等等

有著先前的經驗、多次的事先準備以及意象訓練

剩下的,就交給天了。

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.

說走就走,Let's go !

 


開始之前

關於樟之細路第二段,會分為幾大部分

一、樟之細路起源和介紹

二、六大古道統整  (渡南古道、飛鳳古道、騎龍古道、茶亭古道、石硬子古道、獅山古道)

三、景點介紹 (關西紅茶、關西老街、大山北月、橫山車站、北埔老街、姜阿新茶樓)

四、趣事小結

應該會分三集來寫,敬請期待


 

【樟之細路】

 

透過步道將人與土地的關係再連結,許多曾在台灣先民歷史輝煌一時的古道。

樟之細路為國家級長程步道,是先民伐樟煉腦的內山小徑,直在2018年才正式被命名。

 

樟之細路總長 380 公里,其中主線長 220 公里,起於桃園龍潭,直到於台中東勢;沿線被樹林們庇佑,也串連了許多舊鎮老街,來走一趟樟之細路,就像穿越了百年的時光隧道

副線長160公里。除了步道與山徑,樟之細路包含已被開發為產業道路和公路的部分(所以我才會選擇搭便車XD)

全程擁有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,可說是台灣最重要的文化路徑唷

-

「樟之細路」貫穿桃園龍潭與台中東勢間的丘陵地區,大致沿台三線「內山公路」而行,是台灣國家綠道系統之一。

樟之細路與「淡蘭」和「山海圳」兩條國家綠道齊名,同為串連台灣在地常民文化的路徑。

-

樟之細路的原文名稱「Raknus Selu」充分展現這條路線的特色。

Raknus 是賽夏族和泰雅族人對「樟」的稱呼,述說樟腦產業在內山發展的地位;

而 Selu 則是客家話中的「小徑」,意味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綠道名稱採用原漢語言組合,

訴說早年族群衝突的歷史,也許下今後和平共生的想望。

複雜的民族以及行動者留下了遍佈腦寮、茶園、果樹、竹林、梯田、礦場的景觀,透過各民族語言融合的命名,

將埋藏在步道中的歷史再發現。

 

過去樟腦為重要的工業原料,也因此遍佈樟樹的台灣西北丘陵成為國家重要的資源。

進入山林開採樟樹的漢人與原住民也開始了衝突不斷的歷史。

如今步道以樟樹為名,沿途卻少見樟樹,令人反思與自然之間的關係。

而現在因為民間團體

樟之細路的計畫主持人李嘉智說:「串起綿延不斷的山間美景與散居的客家庄頭,體驗先民『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』里山生活的開啟之鑰,才是修復這條路線最大的意義。」

👇 古人走過的路,雙腳踏在這土地

LINE_ALBUM_2022.1022樟之細路_221027_170


而小英總統競選時提出「浪漫台三線」計畫,參考自德國「浪漫大道」觀光路徑的概念,想將遠離平原、被稱為內山公路的台三線沿線,以「浪漫台三線」的概念串聯,以此振興桃、竹、苗、中的觀光產業。「樟之細路」是該計畫下的子項,規劃串聯出一條純粹提供走路使用的步道,藉由步行深度的探訪社區、親近自然,也幫助小鎮的經濟。

但就我,以及在地耆老的角度來看,稱之為「浪漫台三線」確實可以和觀光串聯

但在觀光鮮明的外表背後,卻可稱為「血汗台三線」.......

👇  圖片來源/千里步道協會

千里步道協會則是將樟之細路組裝而成的大功臣

協會依熟悉古道前輩們的建議,把登山界常用的幾條古道串聯起來,卻發現途中將會大量使用公路或產業道路,

不符合當初想找出一條純粹提供走路使用的路線。

協會的夥伴只能親自下海普查,找出可以替代公路的山徑。花費更多的時間跟經歷,只為了還原我們所擁有過的

他們翻出昔日的《台灣堡圖》(日治時期繪製的台灣地形圖),套疊古今的地圖、研判路線,或探訪社區耆老詢問當地是否有被棄置的舊古道。

千里步道協會歷年來努力推動以手作步道取代工程發包,而手作步道最重要的概念是就地取材、因地制宜和定期維護。

這是讓我很是佩服的點

手作步道這四個字寫得很輕,但做得很重、很辛苦

卻也深深扎根在那些土地內(以上資料參考:https://nspp.mofa.gov.tw/nspp/news.php?post=142671)


順便提到一項很了不起的紀錄片

AXN 紀實節目樟之細路的秘密細路古道串起在地歷史與你我祖先的故事

《樟之細路的秘密》由廣播金鐘獎得主溫士凱與走遍全球超過 70 個國家的英國資深攝影師史道華 (Chris Stowers) 聯合主持,

從文化、生態、歷史及產業等多面向出發,深度旅途中揭露「樟之細路」的精彩故事。

透過史道華的攝影視角和溫士凱的在地嚮導,讓世界看見古道的細遠悠長、客家文化的獨特與美好,呈現這條細路背後所蘊含的大道精神。

「樟之細路」是一條與世界接軌的重要古道路徑 .......點我看更多

image

 

未完待續....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小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